掌握价格话语权的到底是谁?是几大家电巨头?还是原材料价格走势、天气和消费者?
空调要涨价了!2006年春节过后,这个声音就不绝于耳。的确,进入今年夏季以来,各大家电卖场的空调标价签就不断开始更换。从江苏苏宁、五星、永乐几家家电连锁店的市场行情看,在涨价品牌中,美的涨幅8%以上、海尔涨幅8%到10%,其他品牌至少也有5%的涨幅。对此,业界人士称,从总体上看,1.5P空调涨幅在80-100元、2P以上柜机价格上涨200元左右,而6000元以上高端机涨幅已达400元。如此看来,今夏空调涨价已成定局似乎没有疑义。
多种因素让涨价虚晃
曾几何时,“涨价”成了今年空调业的关键词。今年开春以来,钢材、铜、塑料等空调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如铜价曾突破每吨8万元的历史新高,同比上涨130%,平均每台空调需用铜6至7公斤,每吨铜涨1万元,1000万台空调就要增加7亿元成本;铝价涨幅达50%,塑料等有机材料的涨幅也在40%以上。所以用厂家的话说,每台空调平均提价幅度在15%以上才不至于会赔本。
近年来,国内空调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越来越大,但一直是有涨价的动机而无实际的动作。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5月份,海尔、格力、美的、志高等空调业巨头相继成功提价,涨幅在5%至15%不等。志高空调董事长、总裁李兴浩曾说,这样的涨价幅度并没有真正到位,因此呼吁业内各企业同心协力,为行业健康发展争取有利的价格空间。除了提高售价,企业还必须通过内部降耗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尽可能地消化成本压力。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一路狂飙,另一方面国家正在推行的能效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空调厂家的成本,再加上出口退税政策有可能调整等因素,都将大大增加空调业的生产成本,迫使厂家必须提高空调的售价。
谁在左右市场价格
空调真的要涨价了吗?光看标价签似乎是这样,但实际上空调的价格并无多大的变化。虽然厂家信誓旦旦要涨价,以缓解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掌握空调价格话语权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国内家电市场的几大巨头。如去年夏季就有不少空调厂商试图提价,但在家电连锁卖场的联合抵制以及部分企业的廉价策略下,涨价风终没有吹起来。今年,厂家和商家在大声嚷嚷涨价的同时,又或明或暗采取抑价或降价办法。如苏宁联合海信、科龙、松下、春兰四大家,组成“反涨价联盟”,每台空调让利200元至500元,或者采取购空调补贴电费的让利方式,使得空调涨价的幅度跟让利的幅度差不多。
不言而喻,价格是各大家电连锁业巨子挟顾客以令厂家的法宝,国内苏宁、国美、永乐、五星等业界巨头靠的就是价格战才打下了天下,面对各路厂家的涨价要求,他们不约而同地摇头表示反对。当然,对于厂家此起彼伏的涨价之声,商家也有所准备。一方面,大量囤积低价空调机,准备在其他商家涨价的情况下趁机扩大地盘,赢得市场;另一方面与厂家共同鼓噪空调涨价不可避免。以期在高温将至的时候同吹涨价之风,目的就是利用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刺激他们提前购买欲望。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市场的情况下,谁先涨价,谁的市场就可能先流失,谁就先出局。因此,照现在的趋势看来,商家只不过希望通过开展短期促销活动先稳住市场,至于是否真的能涨起价来,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雷声大雨点小
谁都在喊涨,但谁都不愿涨,这就是今夏空调揭幕战中厂家和商家的新把戏。前一阶段材料成本的上升,空调涨价似乎成为必然,但近来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大跌,又让空调涨价成为一种奢望。尤其是目前家电市场竞争充分,库存量很大,家电销售商谁也不愿意让涨价吓走买家,他们一边忙着修改标价签以应对厂家,一边偷眼看着别的商家的一举一动。商家希望靠打出涨价牌,刺激消费者争相掏腰包,厂家也期待着商家赶快腾空库存,真正地调高空调售价。不过,空调涨价能否成为现实,既要看家电厂家之间的博弈和原材料价格的走势,也要看天气和消费者的购买欲。
《市场报》 ( 2006-06-26 第08版 )
空调涨价缘何雷声大雨点小 是谁掌握价格话语权
更新时间: 2006-06-27 09:35:54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