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yueqian
18529173453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360度张亚勤:后盖茨时代的微软中国董事长

更新时间: 2008-08-25 13:14:39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474

      8月16日,张亚勤获悉一个消息:办公软件开发商永中软件公司CEO曹参对外宣称,计划根据8月1日生效的《反垄断法》起诉微软。
      这位刚刚在6月一个周末,欢送他的导师加老板比尔-盖茨退休的微软中国董事长明白,他额外的工作量来了。
      一个神童
      张亚勤,1966年生于山西太原。
      很不幸,张亚勤5岁的时候获悉父亲在文革中去世了,他回忆:然后我自己呢,就有一种很不稳定的感觉,但是呢,我又觉得就是没有什么更难的了。
      他无疑是一个早慧的人,3岁开始识字,5岁上学,11岁的时候已经上初中三年级。这个时间恰好是1977年,高考恢复了。当年,江西一个13岁的孩子叫宁铂,被中国科技大学入取。这件事情同当时全社会追赶世界潮流的急迫情绪呼应,成为影响全国的新闻。
      张亚勤也有了类似的愿望。他的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于是去询问中学校长,张亚勤是否可以直接上高中两年级,以便参加1978年的高考。校长则回答,如果张亚勤能通过一个月后“尖子班”的考试,即校内选拔准备高考的班,那么他就可以直接就读高中两年级。结果,张亚勤用一个月的时间准备,通过了考试。
      对此,张亚勤有一个解释:文革之中功课也比较简单一些……这一个月呢,可能是我一生用功的这一个月,每天可能学习差不多20个小时。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距离高考两个月的时候,他得了急性肝炎。半个月后出院,母亲建议他放弃算了,但是他仍然决定尝试一下。1978年7月,12岁的张亚勤同当年600万考生一起步入考场……终结果出来之后,他的成绩距中科大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差了10分。
      不过,失望之余,张亚勤很快获悉一个新的信息。1978年3月,在李政道倡导下,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少年班。关于少年班这一举措,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实际上,少年班还是涌现了众多的人才。比如说,83级的陈晓薇,现在是第九城市的总裁;84级的蒋继宁,网大中国的总裁;87级的李俊凌,之前担任过中国雅虎的副总裁。
      当时,对张亚勤有意义的是,中科大少年班是独立招生的。这一次张亚勤顺利通过了考试,数学得了满分,包括附加题。但是张亚勤强调,也有运气的成分,其中一道特勒米定理的证明,需要很长时间求证,不过他恰好看过这道题目。这样,1978年,张亚勤成为中国当年年轻的大学生。
      1978年10月,12岁的张亚勤坐火车来到中科大所在的安徽合肥,一下火车,来接站的是一个男孩,意外的是,这个人就是激励张亚勤的宁铂。
      2008年7月,张亚勤在台湾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神童这个话题展开:1977年中国刚开放高考,教育逐渐普及,我只是很幸运跟上那个时间点,不觉得自己是神童。至于学习密诀,我在读书时集中精神,总结一些问题,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全心投入。
      情商
      李开复出版过一本书《做的自己》,书中提及了宁铂和张亚勤在少年班之后的人生经历:张亚勤在挑战面前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而宁铂则因为自己身上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期望,反而觉得无法承受,甚至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
      2002年,宁铂在五台山出家,随后被学校领回去,不过在一年后,在坚持下,他“成功”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又称情绪智力,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大学毕业后,宁铂强烈地希望报考研究生,但是他再三放弃了自己的愿望,第三次是在走进考场前的那一刻。人们认为他是在巨大外界期待下过分恐惧失败。张亚勤则没有丝毫犹豫的,毕业后考上了中科大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这个阶段,17岁的张亚勤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即高速信息采集和处理,在撰写论文的时候,他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皮克-霍兹教授通信,以探讨相关问题。
      1986年,在皮克-霍兹教授的鼓动下,20岁的张亚勤远赴美国,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isty简称GWU)。的确,它是根据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遗愿所建立,不过,初在1821年建立的时候,取名哥伦比亚学院,1904年,更名为乔治-华盛顿大学。杰奎琳-肯尼迪、玛格丽特-杜鲁门、戴维-艾森豪威尔早年都就读于该校。实际上,校友名单还包括,三星集团前董事长李健熙、个私人女性太空旅行者安萨里。
      霍兹认为,除去准备必要的功课之外,张亚勤可以直接参与他的一些研究项目,如解决通信卫星的加密问题。之后,张亚勤在医学信息系统的图像压缩和增强上也作出了成绩。
      1989年在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张亚勤进入美国通用电信公司GTE实验室,之后担任研究员。这期间,张亚勤致力于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领域的研究,发表了100余篇有关视频压缩、数字电视、数字电话等电子工程方面的论文。部分成果被国际标准(MPEG1,MPEG2及H.261/H.263)所采用。
      1994年之后他受聘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桑纳福研究院,前身即RCA中央研究院。美国正在开发下一带电视技术,核心的就是解决图像视频信号的压缩处理和高速传输。张亚勤初时担任项目经理,之后是部门主管。
      当然,这其中存在一个角色的转换,从独立的研究者转变为带队开发。张亚勤事后说,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方面是技术领导,一方面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年龄没有成为障碍,张亚勤领导的部门迅速成长,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即桑纳福多媒体实验室,顺理成章,他也成为实验室主任。
      1988年,GE收购了RCA公司,桑纳福研究院与斯坦福研究院合并,之后的新政策是,研究院需要市场化,张亚勤们开始自己找水喝,开发技术然后转让给企业,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张亚勤摆脱了纯粹技术人员的局限。
      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当选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简称IEEE,该组织在计算机、电信、消费电子产品等众多领域中都是技术权威。当然,张亚勤同时成为IEEE百年历史上年轻的院士。
      就成功这个话题,张亚勤后来说:“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大家的标准不一样。我们这些人才30多岁40出头,这个年龄很难讲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宁铂以后成为一位高僧呢?”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