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资讯通过大量调研分析发现,当前从事国产基础软件研发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一万人。目前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在以下几个环节人才缺乏比较显著。
一、缺少各类国产基础软件的核心开发人才
由于从事国产基础软件的厂商,整体规模都很小,平均公司研发人员甚至不到100人,这样规模的企业与国外同类产品厂商差距巨大,而且国产基础软件的厂商目前整体盈利能力都很弱,因此无论从个人发展和薪资来看都很难吸引和留下一些的软件开发人才。
二、企事业单位缺少应用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型人才
国产基础软件的品牌在市场上的声音都比较弱,有些小有名气的品牌,在应有时由于缺少维护系统的技术人才而阻碍了系统的推广,中科红旗的Linux系统就以一个很好的例子。而相当一部分品牌,绝大多数单位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使用了。
三、缺少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下应用和工具软件开发人才
现在的国产Linux系统,虽然也可以支持用户的应用系统,但同微软系统相比较,由于小型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非常少,导致该系统使用有诸多的不便,如果想让该系统真正被用户所接受,就需要进一步开发完善应用、工具软件,而对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厂商,由于实力很弱,仅有的开发人才都放在核心系统的研发方面,所以很少有专门从事这种应用、工具软件开发人才,而且这部分人才大多去从事系统应用型软件的开发了。
纵观国内的软件人才的现状,软件队伍结构十分不合理,中间大、两头小,缺少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人才以及熟练的编程人员。据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软件人才需求55万,全国高校毕业的软件类毕业生仅38万,缺口17万。而这38万中,分配到企业、政府、教育等各个环节,终能从事基础软件系统研发人才寥寥无几。
如何才能解决基础软件人才匮乏的问题?
分析师徐国鸿给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国产厂商与高校的合作
企业应该为高校提供比以往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高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另一方面到通过高校以各种方式,如代课、办讲座、培训班等,让学生较早的了解和接触企业的产品。高校方面也要在课程设计、示范学习软件、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方面做更多的引导性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应用的氛围,培养大量的适合应用端、基础软件端以及其它环节的人才。
二、政府要给予相关的政策来引导人才向国产企业和基础软件企业发展
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逐渐认识到那些外资、合资的企业和系统应用端的企业,无论从企业规模还是薪酬待遇等多方面更具有吸引力,导致那些的软件人才都流入这样的企业,这其实不利于国家整个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在制订相关政策时,可以从环境营造、税收、就业等多个方面适当的给予政策倾斜。
三、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区、协会中来
目前随着世界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由各种各样的软件爱好者组成软件社区已形成一个发展趋势,象Linux操作系统就是主要依靠全世界各地的社区在不断的发展,国内目前这样的社区从全球角度来看,规模都比较小,作出的贡献也不大。如果高校能够在学生大一、大二时,较早的让他们加入到社区中,让他们真正去感受那种开发的氛围,还可以从中学习到各种知识,一旦形成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必将会对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