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yueqian
13352868059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深圳有望成为“无线深圳”

更新时间: 2006-02-22 11:01:14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1774

  瑞典驻华大使雍博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深圳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深圳有望成为“无线深圳”

  雍博瑞瑞典驻华大使

  现任瑞典驻中国和蒙古国大使。1942年生于瑞典南部城市赫尔辛堡。1964年毕业于瑞典隆德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67年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在哈佛国际开发学院任访问学者。1998年任北欧亚洲研究学会董事会主席。曾先后担任瑞典外援开发署亚洲处副处长、瑞典外交部亚洲战略项目主管、瑞典外交部亚太司司长和瑞典驻越南大使。从2002年至今担任瑞典驻中国和蒙古国大使。出版的书籍有《印度支那改革的挑战》、《发展进程中国家与市场作用的再定位》和《越南—改革与转型》。

  提起自主创新,就不能不提瑞典。在公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科学报告中,瑞典是全世界科学创新的国家。这个因颁发诺贝尔奖而名闻天下的北欧国家,至今保持着自主创新全球的美誉。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何处,又能为正在大力建设自主创新城市的今日深圳提供什么样的借鉴?昨天我们的会客厅里迎来了一位来自创新之国的客人,瑞典驻华大使雍博瑞。在深圳短暂的行程中,他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瑞典是创新之国

  也许真的人如其名,博学、儒雅和谦和几乎是所有眼见到大使的人对他的印象。雍博瑞虽然取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欧洲人。他会讲瑞典语、德语和英语,同时讲法语和意大利语,还会一点汉语。

  记者:瑞典不到900万人口,却创造了的生产力,以及一系列跨国公司,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雍博瑞:瑞典是一个移民国家,很长时间以来都有移民不断加入。早期的移民影响了瑞典的工业构成,而瑞典的公司成立之初便不断向外拓展。瑞典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全免费的教育保证了高层次人才的高效率循环。瑞典关心新技术,瑞典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此外完善的教育和优厚的社会福利体系也是瑞典培育创新人才的有力支持和物质保证。

  深圳要注重全方位创新

  记者:深圳正在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是否可以从先进国家的经验中汲取养分,后发制人?

  雍博瑞:说到创新,其实没有哪个国家有什么灵丹妙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是瑞典,目前也面临着挑战。

  要保证竞争力,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值得深圳注意:一是创新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而不只是政府加大研发投入。在瑞典,公共投入大都进入了高校和政府研究机构,而超过3/4的研发投入是由企业自己提供的。二是很多国家眼光只放在大公司身上,而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却表现得很有活力,不可忽视。这就需要为风险投资提供成长土壤。三是不能只看重高科技领域,传统领域也应该有创新。四是在公共服务领域也有创新的必要。

  建设“无线深圳”

  虽然是次正式访问深圳,但大使对深圳的情况如数家珍,提到华为、中兴通讯,他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说这两个深圳企业都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建立研究院,并且已经在很多场合成为我们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企业走进瑞典,通向欧盟市场,向全球不断扩展业务的典范。

  记者:听说瑞典提出无线瑞典(WirelessSweden)的概念,能否谈一谈这是怎样一种通信发展模式。

  雍博瑞:我先解释一下无线瑞典的特色,就是把先进技术应用在公共、工业和个人层面,拥有学术研究和商业研究的强大专业簇以及工业和公共机构成功合作。从基础建设和支援技术到移动应用和服务,各个领域渗透了高比例的移动科技含量。在个人层面更形象地说,就是瑞典由许许多多无线家庭组成,他们获取信息、与人沟通、购物消费、投资理财等等生活方方面面都是在无线的网络中进行。

  其实我觉得深圳完全也可以成为无线深圳。首先深圳是中国通信及互联网的城市,这就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其次深圳有着中国年轻的人口,因此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深圳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条例来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让人们对无线联系的渴望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动力,“无线深圳”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记者:您提到了无线深圳的概念,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汽车电子通信是深圳目前一个着力发展的新领域,结合深圳现状,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如何通过合作来发展深圳的汽车电子通讯产业?
 
  雍博瑞:在瑞典的哥德堡地区有一个由多家汽车电子通信系统跨国公司组成的非赢利机构———汽车电子通信谷,开发端对端汽车电子通信系统所需的核心技术。我觉得两地可以对接起来,让深圳相关企业可以在汽车通信谷里成立类似研究院的分支机构,而瑞典企业也可以在深圳这里设立研发中心,更好地研制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