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报道已有DNA被做成电路或小工厂,近日,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将DNA当做存储介质,可以说又是一个大突破。
这个由乔治·切齐(George Church)、瑟里拉姆·库苏里(Sriram Kosuri)和高原(Yuan Gao,音译)领导的团队可以将96比特数据存储到DNA链中。具体方法则是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赋予二进制值,随后通过微流体芯片对基因序列进行合成,从而使该序列的位置与相关数据集相匹配。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用微观物质存储宏观数据:1立方毫米即可存储704TB的数据,相当于数百个硬盘的容量。但遗憾的是,流程还很缓慢,不能存储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另外,不适合数据传输,主要是因为DNA中的细胞可能会破坏DNA链。
然而有一个问题让很多人很好奇,什么时候能用可以承受的价格买到一块有机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