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yueqian
13352868059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透视中国智能电子控制系统市场

更新时间: 2006-02-21 14:58:40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1920

  所谓智能电子控制系统,就是采用单片机技术,利用软件和外围驱动电路来实现对各种电子产品(比如家用电器)的各个部件的智能控制,使其功能和效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目标。智能电子控制系统是包括家用电器在内的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类似于大脑之于人。在中国制造业不断实现产业技术升级、日益成就世界制造中心的背景之下,中国的智能电子控制系统市场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随着该市场的不断成长,以及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拥有技术、知识产权和较大规模的专业厂商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智能电子控制系统整体市场表现

  智能电子控制领域属于一种朝阳产业,一种新的上游产品,一个新的市场。但由于这个产业要求的技术门槛较高,生产设施投资较大,使得国内该行业厂商并不太多。如果以单纯研发、生产智能电子控制系统来定义智能电子控制系统供应商的话,目前数量寥寥无几,全国仅为近30家。综观中国的智能电子控制系统市场,主要有清华同方、西安西清、屹东电子、上海新园、杭州达峰、厦门华联、济南新纪元等专业厂商推出其产品,占据中国市场约 50% 的份额。
目前,国内智能电子控制市场的主要倡导者还是一些的家电厂商及专业厂商,而一些非专业厂商或纯加工厂家,则由于实力不足,或因技术缺陷,往往只能采取跟随的策略,未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开拓市场,而市场本身又处于成长阶段,因而智能电子控制系统整体的市场竞争形势是不温不火。但各个专业生产厂家之间竞争相对激烈,原因是这一行业处于增长阶段,技术门槛较高,因而毛利率相对其他一般行业较高,使很多资本已经加入或正准备加入竞争。
虽然能开发和生产智能电子控制系统的企业在国内现阶段有几十家,但真正具备研发实力及上规模的企业为数不多。少数技术、产品性价比高的企业在经过数年的市场竞争后,市场份额逐渐提高,市场集中度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西安西清、屹东电子、上海新园、杭州达峰、清华达峰等几家上规模的企业。

  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和方式

  国内智能电子控制系统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性能、价格、质量、品牌及售后服务等上。从产品性能而言,由智能电子控制的终端产品将趋于实用化、智能化、傻瓜化、微型化;由于这一行业还处于成长型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品的价格将处于一个稳中趋升的发展阶段;品牌战略将成为厂商争夺中游及下游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智能电子控制系统市场的发展,售后服务也愈显重要。纵观国内上规模的厂家,无一不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制订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在这一竞争的行业中成为翘楚。例如:西安西清公司主要采用成本之战略,发现和挖掘所有的资源优势,力争成为这一行业内低成本的生产者:它出售一种朴实的产品,特别强调生产规模,无条件地追求所有资源的成本优势,使企业保持一个整体成本地位。清华同方主要是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并追求因其独特性而带来超过一般价格水平的更高的产品售价。而屹东电子则是选择了在智能电子控制行业中的一组细分市场,通过实施优化结合前两种战略的战略而获取其竞争优势。

  专业智能电子产品制造商成为主流

  家电生产商逐渐退出智能电子控制市场,独立智能电子控制制造商将成为市场主要竞争者。1999年以前,国内消费电子市场还处于一种较为宽松的市场竞争状态,主要的生产厂商不仅获得了较其他家电更高的毛利水平,而且通过简单地扩大产能就能获得了更多的利润。此时主要的厂商不仅做整机的组装和销售,为实现利润化还自行研发一些配件如定频和变频控制器。相应的独立的电控制造商规模较小,处于从属地位。1999年后由于更多的厂商进入消费电子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对于生产商而言维持一个电控研发和生产部门并不经济,而专业独立的智能电控制造商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因此智能电子控制市场竞争者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专业电控产品制造商成为主流,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家电生产商则处于从属地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宁波奥克斯曾经拥有电控研发和生产部门,但后来将其出售转而由独立电控厂商提供产品。
  
  实事上,专业化将是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发展方向。消费电子行业终将建立一个以主要成品厂商为核心的配套厂商联盟,通过专业化生产获得的经济效率,这是符合现代制造业发展一般规律的。对于智能电子控制厂商而言,通过规模效应和市场集中,将继续巩固自身的竞争地位并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