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赛诺市场研究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大致在43%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10%~13%的水货和贴牌机也就是说国产正规军的份额其实只剩30%。就在上半年国产手机集体触礁的时候,一向默默无闻的中国手机软件企业却已经开始了欧美市场的"破冰之旅"。
近日,圈内人士爆料:北欧某通讯企业在其2005年旗舰级智能手机新品中,采用的是来自中国的博动科技(Pollex)提供的Opna软件平台!这是中国手机系统软件被欧美成熟市场所采纳。
博动科技是谁?甚至在网上搜索它们的信息时,除了公司网站外,没有任何一条关于他们的报道。于是有人笑称这是2005年中国通信行业被忽视的光环。强烈的神秘感吸引了记者直杀博动科技的北京总部。
博动凭什么
"可能是因为我们公司都是技术人员吧,"看起来一脸憨厚的博动科技(Pollex)的CEO 田原如此解释他们的低调。言语之间却对这个被他称之为"中国的嵌入式系统研发队伍"充满骄傲。在这个团队里,具有十年以上嵌入式软件、五年以上手机软件的开发经验和行业背景的研发人员比比皆是。
据介绍,此次拿下的这个大单,其客户是欧洲一家以在手机中集成GPS功能而独树一帜的欧洲通讯企业,此次招标的新品可谓是其2005年旗舰级产品,因此被寄予厚望。未来这款产品将主要在电信业已经相当成熟的欧洲及北美销售,因此在对系统软件招标时提出了严格要求,尤其是对产品在不同运营商网络条件下的互通性测试更是近乎苛刻。,博动科技(Pollex) 的Opna软件平台由于在降低手机厂商研发成本、提高新品上市响应时间、实现产品个性化设计三个方面表现突出,从而战胜各路豪强脱颖而出。
然而这在博动科技内部似乎并不算轰动事件。在此之前,他们已与Intel,TI,Samsung,Freescale,Philips,Skyworks,Infineon,Epson等国际知名芯片厂商合作推出了基于多种实时操作系统(RTOS)以及Linux、Hopen OS的手机整体解决方案。仿佛他们早习惯了在蓝发碧眼的国外同行面前显山露水。
"其实中国手机软件企业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田原向记者透露,在2003年中国市场上次刮起智能手机旋风时,国内软件企业在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上取得的突破,正是国产手机大放异彩的重要保障之一。博动科技在移动通讯应用软件的发展,也因此引起风险投资商的关注, 今年初, 集富亚洲(JAFCO Asia), 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 三星创投(Samsung Venture), 以及中经合(W.I. Harper)等四家国际的风险投资商共同注资博动科技, 也为博动科技开辟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打破"天花板"
此次中标的Opna系统软件是博动科技(Pollex)的旗舰级产品之一,它是专为手机设计的软件平台,包括中间件、关键应用软件、无线应用协议、系统抽象层和仿真开发环境。Opna平台集成了博动科技(Pollex)自主开发的彩信、WAP 浏览器、数字版权管理,、数据同步、电子邮件、Java 虚拟机、多媒体播放器等关键应用模块,并集成了大量第三方应用软件。
"这家欧洲公司选中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Opna平台目前已经构建在不同的手机基带芯片和操作系统之上,并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自由定制。"
在田原看来,当前手机行业面临的两大共同难题是手机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以及手机产品同质化日复一日地严重。这样的市场环境为Opna提供了绝好的发展契机。
据了解,由于现有的几个主流手机芯片厂商自带的系统软件"各自为政",而对于一个手机厂商来说常常是多种芯片同时采用,因此在很多手机企业里不得不为此编制出多套研发团队。如此一来非但研发成本扶摇直上,而且由于兵力分散新品往往容易延误了上市时机。
手机产品严重同质化则让手机厂商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由于以往很多系统软件开放性不够,手机厂商力所能及的只能是改改界面或者添加一些应用软件,甚至出现了南方某手机厂商的一款手机赛车游戏中,路边的站牌赫然出现了原厂商的名字! "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研发成本降低、产品差异化竞争和快速进入市场。"田原表示。
以Opna产品为例,由于Opna能广泛适应于不同的手机基带芯片将使手机厂商的研发成本得到立竿见影的控制,其丰富的集成应用模块和第三方应用软件则能使手机厂商具备产品快速上市场的能力;除此之外,Opna具有开放性人机交互系统,手机厂商可在此基础上完成具体产品的个性化开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手机产品差异化。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来手机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日复一日地加深,手机厂商正急于寻找解决之道率先跳出重围,这将为象Opna这样的系统软件大放异彩提供宽阔的舞台。
从"制造"到"智造"
"现在通信领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走出去'是势在必然的,不管是手机厂商还是后端的软、硬件技术厂商。"
据记者了解,国产手机大约是从2003年开始国际化的征程,然而对于羽翼尚未丰满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国际化还只停留在依靠低价打入第三世界国家的阶段。
在田原看来,上世纪末,日、韩等国的手机厂商之所以能在全球内迅速扩张,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幕后为数众多的Design House在产品研发、设计等方面的支撑。
"韩国鼎盛的时候有2000多家Design House,但现在Design House也不行了。"田原认为虽然Design House模式在新的产业环境下风光不在,但中国手机行业要真正走向世界,前端手机厂商与后端软、硬件提供商携手出击,将是事半功倍的一种模式。
"我个人认为嵌入式会是中国软件兴盛的一个重要机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生产大国,这为嵌入式软件的发展提供了绝无仅有的生长土壤。"在他眼里,拥有全球产能的中国手机市场就是这个机遇的实践地之一。
"我们向客户开放源码,这样我们的客户才会更好的掌握手机软件方面的核心技术,才能更好的共同发展。"
经济学家指出,如果中国手机终端厂商能与手机软件企业强强联合、齐心协力、共同出击,中国手机行业的国际化绝不会象此前有人担心的那样变成"世界加工厂",中国手机行业真正崛起于世界通信舞台将指日可待。
手机突围:"硬"的不行
更新时间: 2005-11-03 00:00:00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