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IT企业只有在产品出口额超过销售总额的50%时,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因此,大部分企业为了拿到退税,便不遗余力扩大自己的产品出口。结果,大多数IT产品是“出口转内销”,在国外绕了一个大圈子,再贴上一个新的标签,又被进口到国内,回来它的起点进入市场。
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从4月1日起,停止执行集成电路产品增值税退税政策。
中国政府取消芯片退税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美国方面不断施加压力。近两年,美国官方一直对中国芯片产业政策发难,并以“违反WTO原则”为由多次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更有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摇旗呐喊,指控中国芯片厂商获得税收优惠,产品价格可降低10%左右,对海外供应商构成歧视。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扶持芯片产业,给出了高达17%的退税优惠,可谓用心良苦。主要目的是鼓励芯片产业,吸引全球的芯片投资,发展中国芯片产业。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自2000年至今,国内芯片产业投入资金已突破100亿美元,超过过去50年投资总和的3倍,而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平均年增长率为46%,居世界位,2005年中国IC市场规模将达到343亿美元。
可以肯定,没有税收优惠,就吸引不了那么多外来的芯片投资,就不可能达到世界的增长速度。
其实,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芯片产业,也符合一般国际惯例。比如,新加坡芯片所得税免税长达10年,韩国7年免税、3年减半,中国台湾5年免税,而中国大陆仅仅是2年免税、3年减半。
所谓“对海外供应商构成歧视”一说,不过是美国政府对中国芯片产业别有用心的“算计”而已。事实上,美国在华设立的芯片企业,产品定位高端,利润率高,实际税负高,一直享受着政策优惠,并且获得很大便宜。
据信产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享受国家退税优惠的国内芯片企业仅有20家,全年退税总金额为1.38亿美元,大部让来自美国的英特尔、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MD等外资企业所瓜分。而国内芯片企业大都处于购置设备或研发等投入阶段,并且尚未赢利,真正享受退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微乎其微。
弄清楚国家退税的终流向,就可以想象,来华投资的美国芯片企业正在没事偷乐呢!美国芯片企业在中国大陆榨取廉价智力和劳力的剩余价值,从这儿出口芯片还能享受国家的退税优惠,何来“岐视”之有?
更可恶的是,美国芯片供应商得了便宜还卖乖。德州仪器半导体上海分公司一位人士指出,“与其他国家芯片优惠政策相比,我们的芯片退税优惠政策并不突出。”也许,他是想帮中国政府说话,但同时也在埋怨退税政策的优惠还不够。
众所周知,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中国芯片的重要进口来源。美国政府得寸进尺,希望向中国出口芯片也能享受如此优惠税收政策,那么,稚嫩的国产芯片产业很有可能被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的芯片退税政策,真正鼓励的是美国在华芯片企业。
在我国IT业,享受退税优惠的不仅仅是芯片产业,软件产业同样如此幸运。遗憾的是,中国软件产业优而不“惠”,扶而不“持”。从三大民族软件企业的收入构成看,实在令人失望。2004年,用友软件的补贴收入5694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达到82%;浪潮软件的补贴收入2416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达到49%。金蝶实现净利润5496万元人民币,比上一年下跌7%,其中来自政府优惠退税竞争竟然高达4704.8万元,另外获得当地政府下拨的支持研发补贴172.2万元,再投资退税511万元。
综合考察民族软件企业的营收状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没有国家退税,软件企业盈利将会大幅减少,甚至根本没有利润。也就是说,等于是国家拿钱在养活这些软件企业,由于国内软件企业对退税和补贴依赖很大,退税甚至已成为国内软件企业的生存支柱。
如此鼓励,中国软件企业何时才能长大?而且,据东软总裁刘积仁从政府税务官员那里了解的信息,国家终将取消软件退税,虽然不会在近期之内,但也不会在很远的未来。届时,中国软件企业何以生存?
离开了政府的优惠政策,无论是芯片企业,还是软件企业,国内企业都将失去价格优势,还有什么力量与外国对手竞争?
在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下,民族IT产业没能强大起来,无论怎么说,都不好交代。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竟然利用国家退税的优惠,大兴假出口之风,内外勾结公然走私水货产品。
为鼓励通信产业的发展,手机整机出口可以享受国家17%的退税。近,水货手机出现了新动向,不少小型手机企业假用出口之名,将手机通过深圳运至香港,再通过各种手段将货物“走私”回内地市场销售。通过假出口,一些手机厂商不仅躲避了牌照的限制壁垒,而且名正言顺地攫取了17%的手机出口退税。水货走私,既骗取了国家税收,又坑害了消费者。终将沉重打击制造商及其产品的声誉,以致损害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税收优惠绝不能鼓励走私,取消退税,IT将面对灾难性打击。目前,我国显示器出口的平均利润为3~5%;电脑为3~4%;彩电为3%左右;手机3~5%。如果国家取消退税,IT产品出口成本增加,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如果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则直接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因此,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已是中国IT企业的必由之路。
不管以何种缘由和形式达成,中美芯片纠纷的和解之势已成必然。
暂且放下是非的纠缠,在出口退税政策呵护之外,我国的芯片产业究竟该依靠什么来向上生长?
当然,首先还是不能抛弃政策。
2002年,美国审计总局发表了“对中国进行芯片技术出口管制”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美国对华芯片产业的管制策略是,通过芯片制造设备、材料和技术出口方面的严格管制,让中国芯片产业水平与美国代表的全球先进水平相比,始终落后两代。
在这种产业环境下,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芯片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护佑对象。
2000年代初,我国出现芯片业投资热潮就归因于此。2000年和2001年,国务院分别颁布鼓励和促进芯片产业发展的“18号文”和“51号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也先后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
以“18号文件”为例,除了激起此次中美纠纷的出口退税政策外,在投资融资、人才吸引、税收缴纳、技术开发等其他方面,国家都对芯片企业给予了相当的关照。
而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2000年至今,国内芯片产业投入资金已经突破100亿美元,超过了过去50年投资总和的3倍;并且陆续形成了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大规模的芯片制造基地;华虹NEC、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上海先进等“国姓”芯片企业也在此间相继成形。
正如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某人士所言,国家不可能放下对该产业的扶持政策——无论“十五”计划、“863”计划,还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芯片产业都被投注了相当的注意力;而芯片产业的发展也不可能离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在技术研发、生产投入上的集中人力和巨额资金要求,皆非单纯企业行为可以一蹴而就。
更加显然的事实是,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或者说,政策对产业的扶持仅仅为后者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环境,在前台舞蹈的毕竟还是作为盈利组织的企业。他们才在更大程度上维系了产业的成长状况。
那么,这些企业又在多大程度上支撑了产业的发展呢?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该人士介绍,产能不足、技术水平低是中国芯片业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2002年,我国芯片产能仅占世界集成电路产能的2.5%,销售额相当于市场需求额的15.7%,大量市场仍旧需要进口来喂养。同时,与美日韩和台湾地区的芯片巨头相比,中国大陆企业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技术上仍处于劣势。
以研发状况为例。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承担了目前我国芯片研发的主要任务,而企业研发投入和能力却都极为有限,“研发根本就跟不上产业发展”。
“不可否认科研院所成果产业化转换率低,但很多芯片企业往往会以短期盈利为目标,(因畏惧于大额投入)而在研发方面投注的精力和资金并不多。”该人士如是感慨。
在国内供不应求的市场缺口下,这些企业只要通过进口芯片制造设备、材料等加工成品就可以旱涝保收,资本对高额技术研发投入的渴求并不热切。
事实也是,目前国内芯片生产线大部分都是8英寸和6英寸生产线,属于国外已经开始淘汰的技术,生产的芯片绝大部分也属于中低端产品(多用于玩具、遥控器等简单消费品);而应用于电脑中央处理器、手机等产品的高端芯片却几乎没有。除此之外,我国芯片设计企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则更大,“大量设计都是低水平重复”。
还有钻政策空子的投机情况。比如说,某些芯片企业会将产品出口到香港,第二天再回头进口,甚至走私到大陆,以赚取国家政策规定的出口退税额,即所谓的“香港一日游”现象。如此云云。
如果可以暂时抛开珍贵的民族情绪,去思考芯片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或许比英雄式的讨论更加重要。至少,当下如此。
芯片退税鼓励了谁
更新时间: 2005-10-21 00:00:00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6512